點擊數:143發布時間:2014-10-10
又是一年中秋到,大店小攤上到處堆滿了月餅,各種形狀,各色風味,應有盡有。那精美的包裝和創意廣告,給這個傳統節日增添了濃濃的喜慶色彩,連空氣中都彌漫著月餅的香味。望著眼前的一切,我默默地想,這情景如果出現在半個世紀前,那件至今還令我愧疚的事就不會發生。
那年我七歲,為了讓常年在外地工作的父親品嘗到家鄉的月餅,中秋節前幾天,母親就把家中唯一的一斤月餅(四塊)放進了一個小木箱里,準備給父親寄去。小小的我從看見那個放月餅的小木箱第一眼開始目光就沒有離開過它。太有誘惑了,那餅是什么餡的,甜嗎?那上面的芝麻一定很香很香,要是能吃上一口該有多好。終于我鼓足了勇氣,搬過一個高凳子小心翼翼地爬上去,踮起腳從盒子里拿出了一塊月餅。
母親下班回來,發現少了一塊月餅,一口咬定嫌疑人就是哥哥。哥哥放學一進門,母親拿起掃把就打過去。哥哥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為什么打我?”“為什么打你,月餅好吃嗎?”
" “什么月餅,我不知道。”“不知道,月餅自己長腿走了嗎?”“不是我,我真的沒拿。”“除了你還有誰,妹妹那么小拿得到嗎?”因為辯解,哥哥身上多挨了幾下。
站在一旁的我不敢吱聲,心撲撲地跳個不停。挨完打的哥哥一邊擦著眼淚,一邊生爐子做飯,這更給了母親一個認定是他拿了月餅的理由:“還說不是他,不是他能那么老實去做事。”
聽到這里,我真想大聲對母親說:媽媽,月餅是我拿的,你不要錯怪哥哥。又想對哥哥說:哥哥,對不起。可是當時我實在沒有勇氣。說出這句對不起,是在十年后。
“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七十年代初,成千上萬的知識青年響應毛主席號召,上山下鄉,我也成了這滾滾洪流中的一員。記得那是我下放后第一次回家過年。一天,我和母親一起烤火,閑聊時我戰戰兢兢地說出了那塊月餅的實情。也許是時過境遷;也許是看我難得回來,母親沒有動怒,只是喃喃地說:“可憐委屈了你哥哥。”這時哥哥正好走過來,說:“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還提它干嘛呢。”我面對哥哥,深情地說了句:“哥哥,對不起。”說出這句遲到十年的對不起,心里頓時輕松了許多。
如今,母親早已駕鶴西去,我和哥哥都已步入晚年,但每當想起那件往事,心里還是有些澀澀的,那抹不去的愧疚還時不時地會爬上心頭。
(現外象湖校區 曉理)